2017年4月27日星期四

團結香港基金發布“新玫瑰園計劃”倡大規模填海建屋



團結香港基金昨就港府「2030+規劃願景諮詢」發表報告,指本港公營與私人房屋供應雙雙不足,建議重新啟動大型填海工程。
【香港商報網訊】實習記者邱媛媛報道:過往十來年,香港房屋供應不足,樓價屢創新高,進而成為經濟發展阻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本港土地短缺。資料顯示,本港最近5年來私樓落成量年平均隻有1.2萬夥,較供應目標少近三成無論在什麼年代,追求幸福都是永恆。現時,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為港帶來全新發展機遇,團結香港基金認為在此背景下,本港應抓住機遇,盡早解決屋少價高「內憂」,提升自身競爭力。
昨日,團結香港基金發表「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意見書,倡議政府未來推動大規模填海計劃—「新玫瑰園計劃」,包括於長洲南部填海2200公頃作碼頭作業和棕地作業發展,在南丫島西岸填海500公頃作低密度住宅發展,擴展屯門、將軍澳新市鎮分別390公頃及200公頃用作新工業及住宅發展,以及將葵湧貨櫃碼頭搬遷至長洲南、赤柱監獄搬遷至蒲臺島等,以騰出空間發展住宅及公共服務。


本港填海地麵積僅佔6%
對於是項計劃有否與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及其辦公室協商,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表示,政府是重要持份者,會與政府積極溝通與交流,令該計劃可盡快落實。
黃元山表示,解決房屋問題不能隻看未來兩三年的供應情況,必須有10年以上規劃。長久以來,填海與香港發展密不可分,現有6個大規模填海的新市鎮包括屯門、大埔、荃灣等,容納了香港三分之一的人口。然而,自2000年起,本港發展填海工程幾近停滯。他認為,社會應重新考慮通過填海方式去發展新市鎮,現香港僅有6%為填海地,而鄰近城市包括澳門及新加坡,其填海麵積分別達到60%及20%。他強調,填海的建議選址已經是考慮到生態價值後的選擇,並非「有海就填」。
未來單位重建需大量土地
特區政府預計,未來30年,本港隻有約30萬個單位需要重建;基金高級研究員曾維謙指出,此遠低於實際需求。若按照重建比率,本港樓齡超過70年、61至70年及51至60年組別,分別為85%、45%及5%,故團結香港基金指,未來30年港需重建的單位數目將超過60萬個,其中近22萬個為公營房屋單位,40萬個為私營房屋單位。基金還預測,2017至2020年,香港私人住宅落成量平均約2.02萬夥,達到政府早前訂下的供應目標,亦較之前十年顯著高出約八成半。而在重建過程中,本港需預留足夠土地,私人住宅落成亦需土地供應,故未來十年將產生大量的土地需求。
基金指要提升港人生活質素須提高人均居住麵積,建議新建單位人均居住麵積參考新加坡的相關標準,由現時170平方尺提升到270平方尺。綜合各部分增長及改善需求,曾維謙預計,未來30年本港總房屋單位需求為126萬個,較政府估算的100萬個要多。若基於此單位數來計算,所需住宅用地則需2975公頃,加之配套用地6375公頃,總的發展土地將逾9000公頃,較政府估算的4800公頃多近一倍。
釋放私人土地撥地發展公屋
對於如何解決中短期土地供應問題,團結香港基金倡議釋放私人土地。基金指,個別土地擁有者持有大量土地儲備,主要是位於新界的農地,因缺乏基建及城規限製等難以發展。
粗略推算,本港三大發展商佔據的土地儲備已近1000公頃。因此,基金認為政府應建立機製,推動公私營合作以增加房屋供應,並與私人土地擁有者商討時應撥出土地發展公營房屋及承諾興建預定數量的資助房屋單位。


拆局解碼
新「玫瑰園計劃」能否再續輝煌?
團結香港基金倡議政府重啟大規模填海造屋,打造本港「新玫瑰園計劃」,且規模遠超1990年代啟動的「玫瑰園計劃」。倘若新計劃得以順利推行,那將是香港經濟與民生踏上新臺階的一項「百年大計」。
舊計劃歷時8年耗資千億
「玫瑰園計劃」,是指1989年由當時港英政府宣布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除香港國際機場外,還包括西九龍填海計劃、西區海底隧道、3號幹線(葵湧段及青衣段)及北大嶼山新市鎮第一期等在內的十項核心工程,因其描繪將來像玫瑰園般美好,故得名。整個計劃建築工程歷時8年,耗資1553億港元,其後為香港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該計劃原預算逾2000億元,中英兩國政府還曾就此問題進行多次談判,並於1991年9月3日最終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
整個計劃當中,赤濸角機場(香港國際機場)為最骨幹部分,因大嶼山發展潛力最大,最終選址大嶼山,亦引伸出其餘9項工程,總麵積為1250公頃。西區海底隧道為香港第三條海底隧道,全長2公裏,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和九龍佐敦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現時屬於香港3號幹線的一部分。
而為香港國際機場提供後勤服務的北大嶼山新市鎮第一期工程,建設於東湧中部,按照原來規劃,整個大嶼山新市鎮總麵積為830公頃,全麵落成後人口將達32萬人。不過,因受人口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截至2006年,實際人口僅有8萬人。
新計劃著力發展中部地區
那麼,「新玫瑰園計劃」在什麼方麵超越1990年代的「玫瑰園計劃」?
其一,「玫瑰園計劃」隻是為興建香港新機場,還有就是在香港回歸前港英政府為英商在港尋找到一筆大生意。而「新玫瑰園計劃」不僅僅是為解決本港基礎設施而作,更是為了香港與內地進一步融合邁出了一大步。
其二,「新玫瑰園計劃」選址香港中部地區,毗鄰人口密集區域,若能填海造就2030公頃住宅發展地,就可徹底解決香港麵臨的極其短缺土地的問題,有望在中部地區再造另一中心。而舊「玫瑰園計劃」是以大嶼山為中心,位於香港西部,毗鄰珠三角地區,位置較偏,難以形成經濟輻射網絡。
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新玫瑰園計劃」能否乘此東風而得以落實,有待候任特區行政長官及其團隊的大力推動。香港商報實習記者邱媛媛
原文地址:http://www.imastv.com/news/hongkong/2017-4-28/news_content_157837.s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